□全媒體記者 全冰 盛夏時分,位于繁昌區平鋪鎮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里,現代農機活躍在田間,新修的瀝青公路延伸向連片成方的稻田。 “好生態孕育出‘稻蝦共生’模式,形成一畝田、百斤蝦、千斤稻。目前,全鎮共有1萬多畝‘稻蝦共生’養殖基地。當上市旺季時,種養大戶的小龍蝦每畝能產出300多斤,且市場很火爆。除小龍蝦外,每年的8月和11月上旬收兩季水稻。‘蝦稻共生’模式下的龍蝦生態米清香可口,備受消費者青睞。”繁昌區平鋪鎮干部查金鳳介紹,我們以龍蝦產業為引領,全面延伸產業鏈條,全速推進品牌創建。 因地制宜、合理高效、科學布局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有利于為鄉村產業振興打造新引擎、拓展新路徑。 自2021年繁昌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以來,該區以現代農業園區為平臺,科學探索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為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繁昌近年拿出了一攬子政策“干貨”。 “對當年獲批創建國家、省、市級產業園的,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50萬元一次性補助;支持特色產業園提檔升級,每年每個園區給予50萬元建設補助資金。”繁昌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平鋪鎮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這家省級示范園農業生產手段正在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早在兩年前,坐落在產業園核心區的宏慶米業與中國科學院智能農業機械裝備工程實驗室合作,以第三代智能農機為切入點的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種植示范區,打造耕、種、管、收、儲、運等全程無人化的區域特色智慧農業綜合應用示范基地,建設面積共500畝。 “無人農場將使用無人收割機、無人拖拉機進行耕種管收,與傳統作業相比,更加精確化、精細化,也能提高稻田品質。”中國科學院智能農業機械裝備工程實驗室工作人員姬明杰曾對媒體介紹說,無人農場以實現全場景無人化、自動化、精準化作業,來保證作物的高產、優質、生態、安全。 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輻射,數字化建設助推產業大發展,受益的不僅是種植業,養殖業也走上了數字化管理轉型之路。在繁昌區漢世偉畜牧養殖有限公司,分析師了解到,公司的生豬養殖從喂料、進水、溫度濕度控制到糞便收集已經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目前公司職工僅40余人,但每年的仔豬產量卻能達到10-12萬頭。 統計顯示,在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賽道上,目前繁昌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96.7%,建成綜合性農事服務中心7家,獲評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以同福集團、溜溜果園、寵幸寵物等龍頭企業為牽引、優質項目為抓手,青梅、優質稻米2條全產業鏈發展高歌猛進。 幾年間,繁昌還高水平規劃建設荻港香菜產業園,成立種糧大戶聯盟、五華雞產業協會,標準化規模化推進特色農產品發展。全區擁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家、市級62家,繁昌經開區食品加工園被評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省級農產品加工強園。 一批特色園區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多錢善賈”,在項目招引、農業科創、助農致富過程中釋放著連鎖帶動效應。 今年6月28日,繁昌區隆重舉行今年第二季度鄉村振興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活動。本次新簽約項目18個,計劃總投資25.4億元。涉及農業機械、倉儲物流、特色種植、生態農業、休閑農場等多個領域,包括安徽森米諾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農業機械制造項目、鄭州千味央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加工項目、溜溜果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梅種植產業融合示范項目,良正體育營養配餐有限公司營養配餐建設項目、上海寵幸寵物用品有限公司智慧生態農業產業園項目、安徽省一尺澗方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現代農業及康養山莊項目等。 此次活動,新開工項目有12個,計劃總投資22.9億元。涉及智慧農業、精深加工、生態園區、科技創新、美麗鄉村建設等領域,包括宏慶智慧農業示范基地項目、銀峰生態型廠區項目、森米諾農業機械制造項目、匠南宴紅燒菜品預制菜項目等。 現代農業園區良好的發展土壤,也推動著農業產品的更新迭代。 這段時間,在繁昌區孫村鎮感定村,每天天剛亮,一輛輛裝滿新鮮蓮藕的卡車在田間道路上急速奔向城里。 “因為要趁著蓮藕新鮮時運到蔬菜市場去,所以我們必須爭分奪秒搶時間。”種藕大戶說,新鮮的蓮藕價格高,不愁賣。 由糧農變藕農,感定村農民種植蓮藕3000多畝、觀賞荷花50多畝,將一個傳統水稻種植圩區,慢慢打造成特種種植和旅游觀光的新型農業體。孫村鎮水口村、梅沖村建設標準化茶葉示范園區,萬畝白茶項目分三期建設,第一期栽種的3000畝白茶已進入了收益期。平鋪鎮五華村推廣林下養雞的生態循環模式,去年土雞和土雞蛋線上線下營業額達1200萬元,今年能達到2000萬元。 廣袤田野奏出豐收之歌,也讓廣大農民成功介入農產品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共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效益。 由同福集團實施的平鋪生態農業基地、缸窯生態種養基地等大型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占地面積達2萬畝,其中核心區占地5000余畝。主要種植水稻,建設從田間到餐桌,從原料到產品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涉及2000多戶農戶。農戶們將土地流轉給公司,每畝不僅獲得流轉費,還掙來工資收入。 “經過四年,我們的技術已趨于成熟,今年每棵樹的掛果率達到每棵40斤左右。去年只結了2000來斤,今年應該在3萬斤到4萬斤左右。”荻港鎮梅緣青梅基地負責人吳誠然說。 同樣,在平鋪鎮寒塘村西沖組,村民許金發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青梅樹獲得穩產、增產。去年,他承包的40畝青梅純收入超5萬元。 青梅產業持續升溫,溜溜果園集團作為“鏈頭”企業發揮的領軍作用毋容置疑。去年6月,總投資12億元的溜溜果園集團旗下的梅凍科技工廠正式投產,計劃新建22條梅凍數字化生產線。為此,溜溜果園在繁昌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規模化種植基地,形成“龍頭企業+種植基地”“科技+文旅”的青梅產業發展新格局,帶動農戶共同富裕。 目前,繁昌區青梅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建成青梅種質資源保種基地140畝,保護品種50余種,新培育的溜溜梅3號、4號取得安徽省科技成果登記證書,年供苗能力達80萬株。 據統計,繁昌區規上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速現已突破22%。僅去年,就新認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2個,新增智慧蕪湖大米基地9000畝;建設高標準農田6萬畝,新增家庭農場60個、農民合作社64個,新提升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13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