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來源:蕪湖新聞網
時序更替,歲物豐成。眼下,安徽省水稻主產區(qū)無為市85萬畝水稻進入收割期。種糧大戶們正搶抓農時和晴好天氣,組織收割機加緊收割,確保成熟一片、收割一片、顆粒歸倉。
在無為市洪巷鎮(zhèn)種糧大戶吳云龍家的中稻田里,兩臺收割機正開足馬力快速作業(yè),收割、脫粒、裝車一氣呵成,現場一派繁忙景象。得益于全程機械化作業(yè),吳云龍不僅節(jié)約了時間和人力成本,還提高了收割效率,保證了水稻品質,再加上風調雨順的年景,這讓吳云龍家的水稻今年比去年增產了很多。
“以前用人工收割,一畝地需要10個人忙一天才能完成,費時費力。現在一臺機器只需10分鐘就能把這1畝地收完,像我家這幾百畝雜交稻,兩天就可以全部收割完成。今年從育秧、機插、收割全程機械化,減少了人工的同時,機收損失率也低,大大降低生產成本,今年雨水充足,也沒有遇到病蟲害,產量很不錯,一畝地平均大概有一千五六百斤,比去年增產二三百斤每畝,今年又是個豐收年。”吳云龍說。
隨著無為市85萬畝水稻的大面積收割,當地積極組織機械和應急作業(yè)服務隊,通過農機應用推廣、農機購置補貼、農機使用指導等措施,幫助農民實現機耕機收,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
“無為市農機部門高度重視、及早謀劃,認真總結借鑒今年搶收小麥的成功經驗,充分做好各項準備,投入聯合收割機2457臺,組建了20支農機應急作業(yè)服務隊,并加快落實農機購置、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引導機手購置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jié)能環(huán)保的作業(yè)機具,持續(xù)抓好機收減損,發(fā)揮農業(yè)生產農機主力軍作用,努力提高秋收秋種機械化生產質量,確保‘三秋'生產任務全面完成。”無為市農業(yè)機械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史奇表示。何義安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