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通風有這些誤區! 誤區一:怕臟不開窗 正確做法:每天都要開。
一個人在正常情況下每小時要呼出22升二氧化碳,如果通風不良,這些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會集聚在室內。開窗通風可以使人獲得較多的"空氣維生素",也就是負離子,能增加人的壽命。開窗次數并非越多越好,一天開窗通風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鐘,基本就能夠維持室內空氣的新鮮了。
誤區二:一早一晚開窗 正確做法:上午10:00至下午3:00開窗最佳。
很多人習慣早晨上班前開窗和晚上回來開窗,據研究測試,城市里兩個空氣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后和傍晚,此時是最不宜開窗的時間。而兩個相對的空氣清潔時段是上午10時和下午3時前后,建議大家在此時間段多開窗。
誤區三:廚房炒菜時才開窗 正確做法:只要用爐灶就要開窗。
現在幾乎每家都用油煙機,但有些朋友只在炒菜時用油煙機和開窗,而在燒水燉湯時卻不用油煙機、也不去開窗。其實即使僅僅是燒水,燃氣的廢氣也很容易在廚房聚集并擴散到客廳和臥房。因此在使用燃氣時,無論烹飪什么都要開窗或用油煙機。
誤區四:睡覺不開窗 正確做法:睡覺時窗戶可適當開條縫。
睡覺時,很多人總喜歡關門閉窗,以免受寒著涼。實際上,睡覺時窗戶盡量開條縫,但要避免對流風,不要讓風直接吹到身上。生病或遇到大風、大雨時不宜開窗。
誤區五:霧霾天不開窗 正確做法:霧霾天需要定時開窗。
遇到霧霾非常嚴重的時間,需減少開窗時間。最好在有紗窗的情況下,窗戶開小一點,并使用加濕器、濕化噴霧,或在暖氣上放一盆水,以增加空氣濕度,讓灰塵和微生物都沉下去。
誤區六:有空氣凈化器就夠了 正確做法:自然通風才是王道。 目前,市面上一般的空氣凈化器只能除塵、除油煙和異味,稍微好一點的能夠殺滅細菌和病毒。然而,長時間在封閉空間使用空氣凈化器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當空氣質量好轉,就沒必要長時間開啟空氣凈化器,應以自然通風為最優選擇。
4招改善室內環境! 1、裝修房屋時,選擇帶有環保標志的綠色裝飾材料。
2、勤拖地,在室內放上一盆水,養些水培植物,每天在空調出風口的地面上放上幾塊濕毛巾等等。
3、馬桶沖水時放下蓋子,平時不用時盡量不要打開。
4、濕式除塵。先在室內灑點水,過10-15分鐘后再用條帚輕輕去掃,在城市可用濕拖布直接擦地。濕式除塵能防止塵土飛揚,同時調節室內濕度。
居室綠植這么放! 玄關放高莖植物——保持濕度 玄關最好擺放一些高莖植物,如水養富貴竹、發財樹、金錢榕等,有利于保持房間的濕度平衡。
客廳養常春藤——吸塵吸煙霧 常春藤不僅能對付從室外帶回來的細菌、小蟲子等,還能吸收煙霧,*制尼古丁中的致癌物質。同時,常春藤也是吸收甲醛、苯最有效的室內植物,一般10平方米的房間,放上2-3盆常春藤就可以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書桌上放薄荷——提神 薄荷和茉莉花等花卉有著提神醒腦的效果,最適合擺放在書房的桌子上,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一些讓人賞心悅目的觀賞類植物如萬年青、富貴竹、綠蘿也可以擺放在書房,視覺上讓人在這樣的書房環境里工作學習,可以保持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以同樣蓬勃的狀態工作學習,必然事半功倍。 臥室養仙人掌——提供氧氣 臥室更適合放置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廢氣的花草。比如仙人掌,其肉質莖上的氣孔白天關閉,夜間打開,能制造氧氣,使室內空氣中的負離子濃度增加。
廚房放吊蘭——凈化空氣 廚房是產生油煙的地方,吊蘭可吸收室內多種有害氣體,尤其是吸收甲醛的能力超強,而且還能減少空氣中的細菌和微生物。
洗手間放虎尾蘭——吸濕 馬桶、洗手池旁可擺放一些體積小、耐陰、殺菌的植物,比如虎尾蘭、驅蚊草、蕨類等。尤其虎尾蘭的葉子可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是衛生間的理想選擇。
陽臺種爬山虎——減少陽光輻射 陽臺光線充足,許多喜陽的觀賞植物都可放,比如菊花、山茶、杜鵑等。此外,在陽臺栽種爬山虎、紫藤等攀爬植物,讓其形成綠色的涼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