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介紹蕪湖的一些小眾古鎮 它們都十分低調 保留了古鎮最原始的味道 保證你都沒去過!
無為開城鎮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736.jpg (120.42 KB, 下載次數: 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歷史上無為縣境曾設襄安、臨湖、開城、扶陽四縣,唯襄安、開城縣治舊址保存至今。舊時,無為人說:“襄安走,石澗跑,蹓蹓噠噠開城橋”。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741.jpg (32.45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唐武德三年開城建縣,同時有了橫跨河東河西的三孔巨石拱橋。橋名即為地名,亦是古鎮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見證。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745.jpg (96.38 KB, 下載次數: 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青石光滑,車痕鑿鑿。粉墻黛瓦,青磚綠苔。開城的整個格局,都是依岸建屋,臨水而居;開門走橋,推窗見河。斑駁的青石板路,連起兩廂民舍,參差千百人家。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748.jpg (58.21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河西老街是無為現存為數不多的古街之一,滄桑古樸,風韻猶存。民居多為明清建筑。容顏雖朽,卻古樸莊嚴,是展現開城古貌的窗口,頗受外地游人的青睞。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752.jpg (37.17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地址:蕪湖市無為縣開城鎮
弋江古鎮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757.jpg (68.52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弋江古鎮位于蕪湖市南陵縣,始于西漢,晉唐以來商賈聚集,集貿經濟繁榮,成為皖南商埠重鎮,距今一千多年歷史。那些臨河而建,傍橋而建,逶迤綿長的河堤都是明清時代的建筑、透出江南水鄉古遠的韻味。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801.jpg (163.3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弋江古鎮現存的老街由新正街、湯蓬街、永安路、石頭路等九條街區組成。縱觀整條街就是一條典型的徽商街景,一間門面,一家老字號。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805.jpg (59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青弋江自遠古默默流淌至今,見證了弋江鎮由府到鎮的興衰歷程;寂靜的河道刻錄了歲月的印痕;古老的傳說續承了古鎮悠遠的風土人文。
地址: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弋江鎮
峨橋古鎮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810.jpg (122.8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峨橋古鎮,歷經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距今已有1800 余年歷史,自明清以來,峨橋因漳河舟楫之利,眾賈云集,商埠繁榮。以“不是茶鄉,勝似茶鄉”而享譽海內外。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813.jpg (290.29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當然峨橋最著名的還屬響水澗了,峨橋鎮響水澗也被稱為安徽小婺源,每到春季,這里萬畝油菜花盛開,水鄉連綿,風光綺麗,讓人流連忘返;到了秋季,峨橋彩色水稻又揚起了光芒,繪出不同的圖案,成為了一道獨特而又精致的風景線。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818.jpg (77.87 KB, 下載次數: 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地址: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
西河古鎮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823.jpg (36.43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西河古鎮了,其西河老街得名于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700余年歷史。古鎮內現存有萬年臺、文昌閣、呂祖廟等遺址,并且老街的房屋絕大多數流傳下來的,是傳統的徽派建筑,翹角飛檐,灰墻黑瓦,斑駁陸離。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827.jpg (174.11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西河古鎮因水成鎮,因水而興,山清水秀,安謐寧靜,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江南水鄉”。一磚一瓦,皆藏著厚重的歷史感,輕輕走上去,如轉換時空般,覺得自己置身于百年前。
微信圖片_20190829093831.jpg (84.8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29 09:39 上傳
地址:蕪湖市蕪湖縣紅楊鎮 找個周末約上自己的好友 去蕪湖這些古鎮好好感受 古鎮背后的歷史文化吧
來源:蕪湖能豆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