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1日(周二)20:00,我校第51屆校運會上火遍全網的《非遺魚燈》表演登上央視一套,在《2023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第七期中亮相,時長共7分半鐘。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和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雨擔任本期節目嘉賓。
1.jpg (148.66 KB, 下載次數: 20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中國詩詞大會》是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自主研發的一檔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也是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聚焦“詩詞之美”,大膽傳承創新,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
節目十大主題熱詞“歡喜、尋味、燃、寒暑、先生、本來、心動、天下、十年、遠方”綻放穿越寒冬的溫暖詩意,以濃濃的家國情懷點亮萬家燈火,帶來對新春的美好期待與殷切展望。
節目錄制
11月3日我校正式接到《2023中國詩詞大會》錄制邀約,12月21日欄目組來到蕪湖同我校師生一起進行節目錄制。
我校師生作為第七期“云中”千人團的成員,參與節目錄制。
我校師生參與拍攝的魚燈制作和魚燈表演作為第四題的題引登場,展示了非遺魚燈的尋訪制作、舞蹈排練及正式演出后的震撼景象。
2.png (896.96 KB, 下載次數: 2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3.png (757.09 KB, 下載次數: 2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4.png (768.21 KB, 下載次數: 2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夜晚降臨,閃爍的魚燈變幻無窮。如同鯉魚在水中成群嬉戲。
參與排練的安徽師范大學教師王云辰在節目中說到:“我們的靈感是來源于安徽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嬉魚燈’,人們用竹篾綁扎出鯉魚的形狀,再用紙糊在表面上,進行彩繪裝飾。鯉魚的魚和年年有余的余同音,熱鬧的嬉魚燈寄托著一種美好的祝福。”
選手們需要用詩詞的元素為魚燈中最大的“領頭魚”起名。
5.jpg (69.23 KB, 下載次數: 2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6.jpg (94.17 KB, 下載次數: 2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7.jpg (70.48 KB, 下載次數: 23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8.jpg (61.56 KB, 下載次數: 2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吾當乘云螭,吸景駐光彩。”兩只戰隊之一的朝朝隊以龍生九子,九子之一留著魚尾即將化龍的螭吻為原型,將大魚起名為“螭吻”,寄托美好祝愿。
暮暮隊提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為這條大魚起名為“躍龍門”。
“舊竹枝”、“萬里明”、“魚龍躍”、“江月”……百人團選手紛紛為領頭魚起了符合心中美好祈愿的美稱。
9.jpg (84.81 KB, 下載次數: 19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10.jpg (83.05 KB, 下載次數: 20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11.jpg (82.26 KB, 下載次數: 19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12.jpg (92.93 KB, 下載次數: 2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13.jpg (78.51 KB, 下載次數: 2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14.jpg (79.59 KB, 下載次數: 2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節目中楊雨老師說到:“安徽師大的學生,舞起魚燈的時候,那星星點點是來自星空的星,是滴落人間的雨。既有燈,又有魚,又有星,照亮人間冷暖,照亮我們遙遠的夢想。”為其取名為“星雨”。
“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康震老師為其取名為“鯤鵬”,大魚在暗夜里熠熠生輝,既有魚又有鳥,最重要的是代表了志向。
隨后,全場揮舞手中的小魚燈,星星點點,祝愿新的一年“年年有余”。
15.jpg (84.87 KB, 下載次數: 2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16.jpg (95.55 KB, 下載次數: 20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2-2 16:40 上傳
魚燈舞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以魚為主題,寓意吉祥的一項民俗活動,有“年年有余”之意味,寄托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望。魚燈美于舞臺,詩歌美于文字,二者美的形式不同,卻都是古人幸福生活的表達。優美的魚燈喚醒了詩詞,詩詞賦予了魚燈精妙的闡釋。非遺魚燈不僅僅是一項傳統手工藝,更是代代先輩智慧的結晶。
我校師生共同演繹的魚燈舞,借助央視《2023中國詩詞大會》的鏡頭,展現了美輪美奐的非遺之美。
繼承中華文脈,表達當代精神。節目結合詩詞對非遺魚燈進行創新性表達,和安徽師大的同學一起以詩詞之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彩。
來源:安師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