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小到一張指示牌、辦事告知單,大到“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各項創新舉措,甚至一張紙一幅圖、一舉手一投足,以及大廳環境、窗口形象、人員言行、辦事規程,都在發生明顯變化。通過標準化建設,我市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跑出了便民利民“加速度”。
2017年,市政務服務中心獲得第四批全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項目試點資格。兩年來,我市圍繞“服務基礎標準化、事項辦理標準化、窗口管理標準化、評價改進標準化”的目標,努力推進試點工作。通過梳理公布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事項清單,規范項目名稱、辦理流程、申報材料、辦理時限及辦事指南,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線上線下政務服務一體化,政務服務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據統計,我市共編制1438項政務服務標準,其中全市首個地方標準《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網通辦”專窗管理規范》于日前發布實施;《政務服務親切服務規范》和《政務服務評價規程》獲批安徽省地方標準,即將發布;《政務服務智能自助大廳規范》和《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運行規范》擬申報國家標準。
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是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改變。“一張笑臉相迎,一句親切問候,一杯茶水待客”,這是辦事群眾對于政務服務窗口的直觀感受。“我們依托標準化開展服務評價工作,組織了政務服務禮儀培訓和標準化應知應會知識培訓,建立了窗口‘一事一評’、審批全程電子監察和大廳每日督查通報制度,建立服務對象評價服務窗口的社會評價機制。”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標準化建設,進一步促進窗口人員改進作風、加強“親切服務”。近年來,江城市民對政務服務的滿意度保持在99.9%以上,窗口服務實現零投訴。
標準化建設還是深化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的重要舉措。試點過程中,我市依托“放管服”改革實施“減證便民”,推進市場準入“多證合一”“證照分離”和全程電子化改革,推進工程建設項目一窗受理、聯合審批,不斷創新政務服務管理,豐富服務標準內容,強化標準執行力度。同時,在項目清理、審查細則、中介服務清理、綜合受理、重點項目對接服務等方面,將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創新成果及時轉化為服務標準,提高政務服務效率。截至目前,我市政務服務事項100%進駐政務服務大廳,安徽政務服務網蕪湖分廳受理辦結87.11萬件,線上線下政務服務事項按期辦結率100%,事項平均承諾時限和申報材料分別壓縮到2.62天、2.78個。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