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不到全市1‰的面積貢獻了全市61.1%的進出口額、企業開辦審批時間最快僅需10分鐘、基本實現拿地即開工……9月29日,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蕪湖片區建設兩周年新聞發布會召開,自掛牌以來,發布了一批創新的成果。今后,蕪湖片區將持續對標長三角先發地區自貿試驗區,積極引導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跨境電商類企業集聚發展,拓展突破保稅維修、保稅研發、融資租賃等新模式新業態,將蕪湖片區打造成“雙招雙引”、創新創造的示范引領,闖出蕪湖模式,趟出蕪湖路子,干出蕪湖精彩。 聚焦制度創新 激發開放型經濟活力 蕪湖片區管委會主任何紅旗表示,蕪湖片區在全省率先出臺《制度創新工作推進辦法(試行)》,聚焦投資、貿易、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堵點,進行全產業鏈制度創新。累計探索86項制度創新成果,24項入選全省制度成果和創新案例。 探索“分段施工許可+承諾制+容缺受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申請材料從32項精簡為9項,1個工作日內可完成預審手續,基本實現拿地即開工。試點“洋山港—蕪湖港聯動接卸”等模式,省內首創將內河港作為上海洋山港的貨物接卸港,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每個集裝箱可節省約2000元。先后落地境外機構境內外匯賬戶(NRA)結匯、低門檻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資質審批、外商投資企業外債模式變更業務等創新模式。2022年9月,落地安徽省首只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其中新加坡合伙人出資3000萬美元。探索長三角創新飛地與研發創新平臺協同政策。蕪湖與上海市松江區,搭建省內首個購地自建的“創新飛地”,實踐“研發在上海、產業化在蕪湖”產業協同模式。 推進“雙招雙引” 貢獻全市6成進出口額 一直以來,我市將自貿試驗區作為“雙招雙引”、創新創造的主戰場,片區各區塊圍繞各自優勢產業,強力推進“雙招雙引”,打造產業高地。經過2年發展,自貿區主導產業提質增效,提升了全球競爭力。根據統計,今年1-8月蕪湖片區完成進出口總額54.1億美元,同比增長36.2%。蕪湖片區以不到全市1‰的面積,貢獻了全市61.1%的進出口額。 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蕪湖片區主導產業項目,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在蕪掛牌,總投資130億元的奇瑞智能網聯“未來一工廠”項目已部分投產。此外,總投資32億元的長信科技高端顯示器件及模組項目已部分投產,總投資50億元的美的智能廚熱產業園項目建成投產,蕪湖市“5G+工業互聯網實驗室”在蕪湖哈特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總投資20億元的華夏云天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均有序推進中。 外資外貿新業務取得新突破。蕪湖片區首單“0130易貨貿易”進口貨物由莫斯科到達北京完成通關,供貨、物流、報關、境外采購等操作均由蕪湖企業完成,標志著新型易貨貿易試點完成。 大江晚報記者 湯榮汛
|
|
人民陪審員,網絡媒體人,愛心公益人,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聞撰稿人,網評員,資深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