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現(xiàn)在有多少人跟我一樣,還在堅守央視陣地,不是因為太念舊,而是央視播的劇真的很實在很好看!
集數(shù)良心,內容充實,人物豐滿的劇在現(xiàn)在的電視劇市場中簡直是一股清流。
說起這部《最美的青春》,8月1日在央視一套上線至今,每晚都穩(wěn)坐收視率前三,隨手一搜,還發(fā)現(xiàn)這部劇實時收視居然能高達2.8%,真真是很能打了。
15342951959561.jpg (51.3 KB, 下載次數(shù):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8-15 17:51 上傳
尤其是這個大型“打臉”現(xiàn)場,網友們都說被這部劇圈粉了!
這部劇改編自真實故事,意義深遠,格局很大。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為了減少沙塵暴危害,黨中央和國務院指定林業(yè)部牽頭,河北省配合,在高原荒漠塞罕壩上建立機械林場,防風阻沙蓄水源。
第一代造林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來到壩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創(chuàng)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奇跡,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
15342951965796.jpg (281.69 KB, 下載次數(shù):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8-15 17:51 上傳
▲塞罕壩早已今非昔比
劇中以主人公馮程(劉智揚飾)、覃雪梅(何雨虹飾)等為代表的第一代造林人,前往塞罕壩,帶領當?shù)馗刹咳罕娎_了與自然抗爭的序幕。
他們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氣溫超過零下43度的環(huán)境下,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光里,戰(zhàn)嚴寒、斗酷暑、拋青春、灑熱血。從大漠孤煙到大雪紛飛,為了真實還原當時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攝制組從內蒙古烏丹玉龍沙湖轉戰(zhàn)克什克騰。7、8級的大風是家常便飯,但全組上下沒有因此退卻,反而更加一往無前。他們真實體驗到了六十年前在塞罕壩種樹的先驅們的奮斗歲月,也更加深刻感受到了先驅們平凡的偉大。
15342951968293.jpg (84.05 KB, 下載次數(shù):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8-15 17:51 上傳
在最近播出的劇情中,造林小分隊隊長趙天山帶領隊員們打雪仗、詩朗誦,馮程一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包含著他對塞罕壩的愛,也令眾人感慨良多。
魏富貴給眾人送去餃子,為一病不起的季秀榮親手做了家鄉(xiāng)的味道——“媽糊”,壩下送來補給,帶去大量的樹種。幾個年輕人在吃喝玩鬧中將曾經的不愉快拋之腦后,消除了心中的隔閡和芥蒂,眾人齊心協(xié)力,立志為塞罕壩的造林事業(yè)奉獻青春。
在炎熱的夏末看到這樣一幅美好的冬日雪景,似乎一身的炎熱煩躁都被清除了。目前正在央視一套CCTV-1黃金時間熱播,愛奇藝、優(yōu)酷網絡播出。一起追劇吧!
——— End ———
本帖為紅包帖 寫評論拼手氣領紅包 紅包限發(fā)帖24小時內領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