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房價,用"瓶頸"合適,還是"天花板"合適?
空間再高,總有一個上不去的地方。這種地方,有時叫做 "瓶頸";有時叫做"天花板"。
而對于樓市而言,用"天花板"來形容房價,似乎比"瓶頸"更合適。房子不可能無休止的上漲,總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懸在頭頂的"天花板"。可是炒房客與投機者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房子始終會有豐厚的回報,卻沒有看到房地產已經處于不適合投機,更不適合炒作的年代。
更沒有看到,樓市"天花板"不是那么容易被打破的。一旦不合理的價位靠近它,它就會擠掉其中的水分,使其露出本來的面目。近期,樓市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三件事已經逐漸顯現出來。
一是土地市場開始"解暑",底價成交已成常態,0溢價率頻現。
近期,熱點城市杭州一塊住宅地底價成交,溢價率為0。無獨有偶,同時間段成都也出現類似情況,底價成交,無人哄搶,土地溢價率為0。
克而瑞指出,7月以來,土地成交量價齊跌,溢價率連續3個月回落,反映了當前開發商拿地態度趨謹,百強拿地銷售比僅為0.4。
開發商拿地積極性減弱,不再無腦拿地,實際上反應了其兩個狀態轉換,從沖動狀態到理性狀態的一個過程。這背后有兩個原因,一是市場需求減少,賣房子難度加大;二是"借錢"不容易了,渠道更加規范,"借來的錢"減少了,此時需要動用自己的真金白銀去完成項目,如果再任性拿地帶來的損失將無法承受。
二是新房逐漸難賣,"有價無市"現象顯現。
離2019年9月已經不遠,等來的不是金九銀十的預熱,反而迎來的是降價打折的前奏。這一次不是小城市打頭陣,而是一線城市廣州吹響了號角。
8月,廣州有多處新盤降價打折,其中最讓人熟知的是廣州番禺某樓盤,該樓盤最高價為每平米4.6萬,最低價降到每平米3.6萬,下降幅度超過了20%。有消息稱其兩天內每平米降了6000元,最高直降達10000元/㎡。
福州市區多個樓盤降價搶客!最高折扣力度達到85折,房價總價可減20多萬。
除此之外,西安、合肥、天津等地,也有相當數量的新盤出現打折促銷的情況。
按以往慣例來看,8月末9月初應該是預熱的開始,可今夕不同往日。畫風突變之下,背后的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集中釋放的剛性需求透支了未來的購買力,再加之住房需求減弱,靚麗的新盤也難掩賣不出去的尷尬。有價無市之下,降價打折成為了一種無奈的選擇。
三是存量的房子有了新方向,存量房停漲現象呼之欲出。
如果想找出最能反應樓市真實情況的指標,那就非存量房子的行情莫屬。20年來,隨著房地產的發展,存量的房子已經遠遠多于新蓋的房子,存量房子的交易成為了市場的主要方向。
統計局公布的70城二手房房價變動情況顯示,6月與7月已經連續2個月出現多達20城房價下落情況,另外還有房價保持穩定不變的城市若干。
這種情況,同5月之前相比,數量明顯增多,而連續2個月多達20城下跌的現象也是首次出現,二手房停漲的現象已經呼之欲出。
隨著"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提出,房子的居住屬性正在逐漸增強,金融屬性正在慢慢減弱。這一過程,也必將擠掉房子中不合理的水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