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來,很多高校出現了合并熱潮,原來的院校面貌已經變了樣,所以大學的具體層次需要家長在填報志愿時必須非常明確,否則就會受到誤導,填報失誤。985工程985工程是指1998年5月,江澤民同志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大會上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教育部自 1999年起分別與部分省市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分批將39所國內知名高校列入國家跨世紀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名單,由國家、地方以及相關部委共同出資建設。是教育行政部門資金投入最多、各項政策最優惠的大學。 進入“985工程”的39所學校,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是世界一流大學,包括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它們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兩所大學,多項辦學指標都居全國大學榜首,應該是考生的首選。但是很明顯,報考這兩所學校的考生必須具備很強的實力。 第二層是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包括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9所學校,實際就是常說的“9+2”中的“9”,被上述9所大學錄取,將受到國內最好的本科教育。僅就本科生培養質量來看,上述9所大學基本上處于同一個水平。因此,分數略低于清華北大的考生,應爭取被這9所大學錄取。特別是西安交通大學,由于地處西部,錄取分數線與其他幾所學校相比,會低一些。報考西安交大,考生可以以較低的分數獲得中國最好的本科教育。 第三層是985一期工程大學,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23所大學。 第四層是985二期工程大學,包括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等5所大學。211工程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的100多所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點。211工程是國家為了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實現高層次人才培養基本立足于國內而進行的戰略部署。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全國陸續有113所普通高校入選211工程大學
“211工程”與“985工程”同為教育科研振興項目,但“985工程”取其深,“211工程則取其廣。“985工程”高校主要是國內一流的知名高校,在多個領域擁有較強的沖擊世界高水平大學目標的實力。這些大學都明確地以世界一流或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作為自己建設的目標
而“211工程”除了這39所高校外,還包括了一些省市或部屬的具有較強實力的74所重點院校。這些學校的影響力更多地表現在其所屬的學科領域或所在省市,按主管部門和簽約時間兩個維度又可以劃分為五個層次。其中,第五層次部級211一期工程包括北京化工大學等37所學校,第六層次部級211二期工程包括東北林業大學等8所學校,第七層次省級211一期工程包括安徽大學等23所學校,第八層次省級211二期工程是鄭州大學,第九層次省級211三期工程包括海南大學等5所學校
第十層次全國重點大學是指教育部以前確定的重點建設的高校,現在其地位已經逐漸被211工程取替,以前是全國重點大學現在不是211工程大學的學校目前包括大慶石油學院等10所學校
第十一層次省部共建高校即教育部分別與中西部地區無教育部直屬高校的12個省(區)各共建1所地方高校的省(區)部共建規劃。國家考慮集中有限資源,在中西部高等教育相對不發達的地區盡快建設一批符合區域建設需要的、辦學水平較高的大學。教育部將對這些共建高校的改革和發展給予更多關注與政策扶持。比如處于中部內陸區位的山西省、河北省,分別有一所大學為“211工程”建設大學,一所大學為省部共建大學。(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學為“211工程”建設大學,山西大學為省部共建大學;河北省:河北工業大學為“211工程”建設大學,河北大學為省部共建大學。)
而井岡山大學、延安大學等因為特殊的政治地域等原因,被納入到省部共同重點支持高校序列,列為第十二層次
24所其它部委屬院校被列為第十三層次,如外交部、國家民委等所屬的高校
第十四層次的56所轉制院校是指原來由國家各部委管理的高校轉為由地方政府管理的高校。1990年以前,中國部委直屬高校一共368所,其中教育部直屬高校35所。隨著國家“211工程”的實施,大學分化重組,98年劃歸教育部直屬10所,2000年劃歸教育部直屬22所,2001年劃歸教育部直屬6所,2003年劃歸教育部直屬1所,現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一共76所。有215所高校劃歸省(區)市直屬,有41所高校并入國立大學。其中,教育部直屬高校就是學校直接隸屬于教育部。包括校長的罷免、任命等等都歸教育部管。與其相對的是省屬高校和市屬高校,歸各個省、市管理
|